2013年咪鲜胺行业逐步走出低谷
本文导读:未来伴随国内用药安全等要求的日益提高和自身剂型的不断发展,咪鲜胺高效、低毒的优势将日渐突出,其在国内市场的应用领域预计将持续拓展。
|   国别  | 
   装置地址  | 
   生产企业  | 
|   德国  | 
   Nidedersachsen  | 
   拜耳(原赫斯特)  | 
|   
  | 
   Monheim  | 
   拜耳(原安万特)  | 
|   英国  | 
   | 
   艾格福  | 
|   韩国  | 
   Sei-Ku,  | 
   Saeryung化工(原JinHung精细化工.)  | 
|   以色列  | 
   Beer-Sheva  | 
   马克西姆-阿甘  | 
近年来,伴随海外产能的逐步停产或转产(总计约5000吨),咪鲜胺的生产逐步向中国集中,拜耳(Bayer)、马克西姆-阿甘(MAI)等公司及其客户大部分已直接或间接从国内企业采购。而国内产能则迅速扩张,2010年我国咪鲜胺原药年产能已经突破1万吨,但实际年产量仅为4500吨左右,产能过剩使得产品价格由2008年的8.5-9万元/吨(含税价格,下同)持续回落至2010年的5万元/吨以下。
行业自2011年起逐步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环保要求趋严,环保不达标或相关中间体(咪唑等)配套能力较差的企业生产受到较为显著的制约;另一方面,咪鲜胺的国内外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如出口量由2010年的2000吨增长至2011年的3188吨,国内的应用领域也在稳步扩展。在此背景之下,咪鲜胺价格自底部回升至目前的6.7万元/吨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在海外农药产能向国内的转移进入新阶段之后,以“六巨头“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的在华农药采购日益看重国内供货商的以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生产管理、长期合作潜力等因素构成的综合能力,而非简单的成本因素。


|   生产厂家  | 
   登记证号  | 
   总含量  | 
   剂型  | 
   有效起始日  | 
   有效截止日  |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PD20070548  | 
   98%  | 
   原药  | 
   2012.12.03  | 
   2017.12.03  | 
|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 
   PD20070267  | 
   98%  | 
   原药  | 
   2012.09.04  | 
   2017.09.04  | 
|   浙江省绍兴市东湖生化有限公司  | 
   PD20070484  | 
   98%  | 
   原药  | 
   2012.11.28  | 
   2017.11.28  | 
|   陕西秦丰农化有限公司  | 
   PD20070603  | 
   97%  | 
   原药  | 
   2012.12.14  | 
   2017.12.14  | 
|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PD20070685  | 
   97%  | 
   原药  | 
   2012.12.17  | 
   2017.12.17  | 
|   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  | 
   PD20080246  | 
   97%  | 
   原药  | 
   2013.02.18  | 
   2018.02.18  | 
|   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  | 
   PD20121870  | 
   97%  | 
   原药  | 
   2012.11.28  | 
   2017.11.28  | 
|   浙江省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  | 
   PD20070282  | 
   95%  | 
   原药  | 
   2012.09.05  | 
   2017.09.05  | 
|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 
   PD20080100  | 
   95%  | 
   原药  | 
   2013.01.04  | 
   2018.01.04  | 
|   浙江省乐斯化学有限公司  | 
   PD20097633  | 
   95%  | 
   原药  | 
   2009.11.03  | 
   2014.11.03  | 
|   南通维立科化工有限公司  | 
   PD20101849  | 
   95%  | 
   原药  | 
   2010.07.28  | 
   2015.07.28  | 
|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  | 
   PD20101877  | 
   95%  | 
   原药  | 
   2010.08.09  | 
   2015.08.09  | 
|   美国富美实公司  | 
   PD385-2003  | 
   95%  | 
   原药  | 
   2008.03.17  | 
   2013.03.17  | 
未来伴随国内用药安全等要求的日益提高和自身剂型的不断发展,咪鲜胺高效、低毒的优势将日渐突出,其在国内市场的应用领域预计将持续拓展(例如对部分三唑类、苯并咪唑类等品种的替代);另一方面,咪鲜胺在北美等空白市场的开拓也有望逐步推开,发展潜力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