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石油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导读:2011-2015年,中国石油苯产能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现有乙烯装置改扩建使其配套芳烃抽提装置能力的提高及新建大型乙烯工程中的芳烃装置的投产;(2)炼厂芳烃装置的改扩建及新建能力;(3)对二甲苯装置的新、扩建可增加纯苯的生产能力。
石油苯—与中国乙烯产能增长紧密相关
中国的石油苯来源中,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的比重大致相当,这与北美和中东地区催化重整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存在差异,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乙烯依旧需要通过石脑油裂解获得。
2010年中国石油苯生产能力(万吨/年)
企业  | 产能  | |
中石化系统  | 扬子石化  | 44.60  | 
齐鲁石化  | 36.30  | |
上海石化  | 28.00  | |
镇海炼化  | 20.00  | |
钦州石化  | 20.00  | |
燕山石化  | 19.50  | |
金陵石化  | 19.50  | |
茂名石化  | 19.00  | |
扬子巴斯夫  | 16.00  | |
天津石化  | 10.70  | |
洛阳石化  | 9.70  | |
青岛石化  | 8.00  | |
广州石化  | 7.20  | |
海南炼化  | 6.00  | |
湛江石化  | 5.50  | |
中原石化  | 5.20  | |
长岭石化  | 3.20  | |
上海高桥  | 2.50  | |
石家庄炼化  | 0.90  | |
合计  | 281.80  | |
中石油系统  | 辽阳石化  | 42.40  | 
乌石化  | 40.00  | |
吉林石化  | 31.00  | |
独山子石化  | 30.80  | |
大连石化  | 24.20  | |
抚顺石化  | 23.70  | |
大庆石化  | 22.20  | |
兰州石化  | 16.80  | |
华北石化  | 6.00  | |
锦西石化  | 3.60  | |
锦州石化  | 1.50  | |
合计  | 242.20  | |
其他  | 中海油惠州石化  | 35.00  | 
中海油壳牌石化  | 18.80  | |
青岛丽东  | 20.00  | |
大连福佳大化  | 20.00  | |
盘锦石化  | 8.00  | |
上海赛科  | 21.50  | |
其他  | 200.00  | |
合计  | 323.30  | 
2011-2015年,中国石油苯产能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现有乙烯装置改扩建使其配套芳烃抽提装置能力的提高及新建大型乙烯工程中的芳烃装置的投产;(2)炼厂芳烃装置的改扩建及新建能力;(3)对二甲苯装置的新、扩建可增加纯苯的生产能力。
2011年以来中国新增石油苯产能
企业  | 新增产能  | 类型  | 
上海石化  | 22.10  | 扩建  | 
镇海炼化  | 20.00  | 扩建  | 
天津石化  | 37.50  | 扩建  | 
安庆石化  | 4.00  | 新增  | 
武汉石化  | 15.00  | 新增  | 
独山子石化  | 1.20  | 扩建  | 
四川乙烯  | 40.00  | 新增  | 
扬巴  | 2.50  | 扩建  | 
中海油壳牌石化  | 5.20  | 扩建  | 
福佳大化  | 15.00  | 新增  | 
新增产能合计  | 162.50  | |
近五年是全球乙烯行业的黄金时期。国际上而言是美国为代表的以乙烷为原料的低成本路线的大力发展,而中国的乙烯行业则依旧是传统的石脑油路线。
2009-2011年中国新增乙烯产能528万吨,到2011年底中国已拥有大型乙烯生产装置30套,产能达到1529万吨/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与中国乙烯产量同步的是石油苯产量的增长,两者高度相关。
但我国的乙烯供给不足的局面依旧没有得到缓解,目前中国依旧是聚乙烯的全球最大进口国,2012年聚乙烯净进口760万吨,占我国聚乙烯表观消费量的42.46%,相当于进口了乙烯当量1100万吨左右。
     未来几年仍将是中国乙烯建设的高峰期,其中传统石脑油的乙烯装置仍是扩建的主力,我国新建和扩建乙烯项目将达13-15项,预计到2015年中国乙烯产能将达到2406万吨/年。







